朱全荣,男,1959年7月生,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大专学历,在法院工作期间,先后担任书记员、执行员等职务。
他忠于职守,敬业奉献,以饱满的工作热情、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。他扎根乡土,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理念,兑现为民服务承诺,在同事中树立了好榜样,在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。连续多年获评武进区法院优秀党员、办案先进个人、“2014-2016年武进区劳动模范”,先后被省高院评为“全省法院执行系统先进个人”、“全省法院执行工作和执行宣传工作先进个人”。
发扬军人品格,奋战司法一线
25年前,朱全荣结束了16年空军生涯,转业回到家乡,成为了经开区法院横林法庭(前身为武进区法院横林法庭)的一名书记员。早年胸有报国情,恪尽职守戍边疆,而今心存凌云志,肩负正义解民忧。他脱下军装,依然在司法战线奋斗,传承和发扬忠诚、担当、敬业的军人品格。
在工作初期,面对陌生的法院环境和复杂琐碎的内勤工作,他也曾困惑迷茫,不知道从何下手。但凭着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”的信念,他以最快的速度转变角色,融入法院大家庭。1994年的横林法庭,没有电脑、扫描仪等先进设备,朱全荣负责的司法文书都是他一笔一画书写的,为保证不出笔误和节约工作时间,加班加点成了他的常态。
短短两年内,他的工作笔录简洁明了,对各类型案件的程序了如指掌,面对案件当事人的种种询问耐心解惑、应对沉稳,成了法庭年轻书记员争相看齐的业务标兵。随着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,朱全荣被调动至执行局工作。执行工作累、难、险、重,是许多干警怕挑的担子,但是他一挑就挑了十一年,从横林法庭到执行局,始终兢兢业业的办好每一个案子,从未有过抱怨和懈怠。
脚步丈量乡土,司法彰显温度
基层法院是司法机关联系群众、贴近群众、了解群众的最前沿阵地,作为土生土长的武进人,朱全荣在家乡工作有着独特的“区位”优势,用他的话说“这周边就没有我不熟的”。
执行案件最怕的就是查人找物,朱全荣为此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方法,接到案件先研判,本着“想在前,做在前,行动在当下”的原则,他总是不怕烦的走访拒接法院电话逃避沟通的当事人所在地,联合被执行人所处的街道村委,将当事人情况摸清摸透。日子久了,当地的镇村干部都知道法院有一个勤快的“老朱”。这种方法看起来很麻烦,有时他带着几个案子需要跑三四个地方,午餐晚餐都是草草应付,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意料之外的好。2012年至今,他参与执结的案件达1641起,均未收到当事人与群众投诉意见。正是朱全荣对工作的敬业执着和对当事人的换位思考,才让一起起案件迎刃而解,真正让群众在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温度。
实干诠释担当,奉献燃烧光热
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执行一线,白发爬上了他的鬓角,长时间的劳心劳力,让他的身体不如从前,但是朱全荣工作的热情却未减退半分,仍然会为查找当事人下落,走遍街道村委问情况,为保全财产,往返各大银行冻结扣划,为查找财产线索,远赴云南、广西、新疆等地,他对执行工作的敬业奉献感染了每一位执行干警。
在“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”期间,他牺牲休息时间,积极参加法院组织的错时执行、突击执行10余次,在酷热的暑夜、料峭的清晨,在执行现场忙碌的干警中总能捕捉到他的身影。他以一个基层执行员对司法事业的朴实追求,向群众展现了执行干警忠诚、干净、有担当的良好形象,也为打通执行难最后一公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2019年7月29日,朱全荣迎来了60岁生日,也迎来了退休前的最后一天。和往常一样,他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,整理桌上的资料和台账,把自己经手的工作一笔一画细致地记录下来,方便交接的同事更快了解情况。摸着手边已经卷页的笔记本,朱全荣的眼中充满了不舍。谈到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,他笑着说:“工作几十年,现在闲下来了,我还真不适应。如果院里有需要我的地方,我随叫随到。”一句“随叫随到”的背后,是他对法院工作始终如一的真诚与热爱。
于朱全荣而言,岁月的痕迹应是乡间道路上踽踽独行的脚印,应是如火骄阳下疾步匆匆的汗水,亦是落日余晖中义无反顾的背影。感谢老朱将热血和汗水献身法院事业,为法院和我们年轻干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接过满载荣誉的接力棒,拿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也是一份殷切切的鼓励,我们必将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传承老一辈干警精神,续写法院荣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