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假期,春和景明草长莺飞,在众人踏青祭祖、调整休闲之际,经开区法院执行干警坚守岗位,以“静默守护”与“温情调解”,让一场纠缠三年的经济纠纷画上句号。
·假期接警,火速出击·
清明假期,经开区法院执行局指挥中心的值班电话骤然响起——申请人杨某紧急举报:“法官,欠我债的史某从贵州回常州扫墓了。”原来,久居外省的被执行人史某趁着清明返乡祭祖,行踪被申请人察觉,值班干警胡茂林迅速调取卷宗,梳理案件脉络,同时联系居住附近的执行法官施蕴赶赴增援,20分钟后,在杨某指引下,执行干警悄然到达史某祭祠祠堂的不远处。
·法亦有情,化解纠葛·
出于对传统习俗的尊重,执行人员全程静默守候,直至仪式结束史某走出祠堂后,才上前表明来意。“清明祭祖是孝道传承,但债务问题亦需直面解决。”法官施蕴的话让原本惊慌的史某情绪稍缓,配合前往法院协商。
案件要追溯到3年前,史某向杨某开办的作坊定制一批货物发往贵州,货物签收后却以“质量瑕疵、数量不足”为由拒付10万元货款,杨某虽多次提交质检报告及数量清单,史某却再三敷衍。杨某无奈诉至法院,其后多次前往史某家索要货款,不曾想史某家人去楼空,定居在贵州逃避债务,案件执行陷入僵局。此次史某清明返乡,成了破解困局的关键契机,这才有开头发生的一幕。
在办案大厅,史某起初态度强硬拒绝付款,反复强调“货物有问题,我现在也困难。”考虑到史某岁数已大身体抱恙,不宜采取进一步司法惩戒措施,执行法官胡茂林决定转变策略,以史某对孝道的重视为切入点:“清明回乡祭祖,讲究的就是不忘根本,对先人讲孝道,对生意伙伴更要讲诚信,逃避执行既有损诚信,更要负法律责任。”一席话令史某面露愧色,主动承认错误,愿意与杨某协商解决。后经法官积极斡旋,杨某有感史某久居外省漂泊不易,同意宽限其还款期限,最终,双方达成和解协议,史某承诺按期履行债务并主动接受法院监督。
法官心语
“法律并非冰冷的铁尺,而是有感知冷暖的刻度。”两位执行法官在结案后感慨,假期的这场执行,不仅是一次债权的兑现,更是一场关于诚信与责任的生动教育,让当事人在敬畏法律的同时,亦感受到司法的人文温度,恰如一抹新绿,为清明时节增添了几分暖意与希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