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是刚性的,但执行可以有温度,经开区法院执行局的干警们,秉持“法律有尺度,司法有温度”的理念,力争在每一个案件中维护法律尊严,传递司法温情。今天,让我们走进三个现场,感受执行工作中的“人情关怀”。
“批评悔改”正视未来
经营小卖部的强女士(化名)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商铺一周的营业流水会被刚招的暑期工杭某卷走,更没想到的是,在退赔执行的过程中,承办法官施蕴会如此用心。
刚满成年的杭某(化名)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,罚金和退赔进入执行阶段后,尽管查找财产线索困难重重,但施法官认为直接采取限高措施固然简单,可能就此耽误这个年轻人的未来,他多次与杭某教育谈心,促使杭某深刻反思所犯错误,鼓励其找到正当工作重新开始生活。
令人欣慰的是,杭某认真悔改,努力工作最终攒足了退赔款,而另一边,早已对追回损失不抱希望的强女士,甚至没有给法院留下收款方式,然而施法官多次通过线上调查和社区走访,终于联系上强女士,将案款如数交付。
“本以为钱打了水漂,没想到法官这么负责!”强女士送来锦旗时激动地说,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执行结果的认可,更是对执行过程中司法温情的点赞。

既解“纠纷”又解“心结”
在早间集中执行行动中,拖欠小额贷款长期未还的杨某(化名)被传唤至法院,通过前期走访调查发现,这名被执行人经济状况的确糟糕,家庭压力颇大。面对杨某起初抗拒的态度,执行干警宣启超并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,而是释法明理让杨某正视规避执行的错误和后果,同时联系申请人,积极组织双方调解。最终,申请人被执行干警的努力打动,同意减免部分利息,杨某态度也变得诚恳,在亲友帮助下偿还了欠款。
故事并未结束,宣助理发现杨某因一时迷途,涉及多起网贷拖欠,由于身份信息泄露,一些诈骗团伙甚至假冒法院名义对其威胁催收,真真假假的信息让杨某叫苦不迭,迫于恐惧心理,杨某数次上当受骗而转账。根据短信内容,宣助理主动与海南三亚法院核实情况,当非法催收再次来电时,有理有据果断驳斥,切实维护了杨某的合法权益。同时告诫杨某,务必认真梳理所欠债务,甄别信息真假,尽快振作精神,本着为家庭负责的态度,尽早将所欠债务清偿。
“真诚调解”护航营商环境
企业间的纠纷执行,往往会影响到一方甚至多方的发展前景。在北京某空调公司(简称A公司)与常州某装配公司(简称B公司)的合同纠纷中,执行法官周琪发现B公司账户资金充足,关联案件也很少,并不像蓄意拖欠的类型,考虑到贸然将公司列入被执行人,将会对公司的形象、征信、查询带来负面影响。为此,周法官深入探寻双方矛盾根源,原来两公司是常年合作伙伴,但B公司在某次接收设备后,因工作人员疏忽而遗忘打款,导致了A公司的不满,多次提醒未果后诉至法院,而B公司也介意该批设备有个别不符合质量要求,两公司由此产生了芥蒂,双方负责人由好友变得结怨,尽管B公司账户充足,也不愿意主动还款,直至此次法院执行。
了解问题根源后周法官没有机械执行,而是化身“和事佬”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:“生意伙伴出现失误在所难免,为公司长远利益着想,何不以和为贵?”在他的调解下,双方业务经理仔细核实账目和设备,A公司扣除质量瑕疵设备款项,B公司也主动履行了付款义务,双方握手言和。令人欣慰的是,两家公司不仅化解了矛盾,不久后又开启了新一轮合作。“执行法官不仅解决了我们眼前的纠纷,更为我们修复了宝贵的商业关系。”两家公司负责人如是说。

法 官 心 语
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,而实施的方式决定法治的温度。严格执法与善意执行并不矛盾,法律刚性与人情和睦可以相得益彰,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执行方式,维护司法权威的同时又促进了社会和谐,在每个案件中传递司法温暖,正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