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就一定能拿到钱吗?
实践中并非如此
当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
当查控到的财产无处置价值
当查控到的财产无法处置
法院将暂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,简称“终本”
终本后,法院就不“管”了吗?
当然不是!
终本≠终结
本案中,执行法官历经五年的时间,用“千方百计、千山万水、千辛万苦”的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终本不终止”的承诺。
“五年来,我们见证了执行法官用脚步丈量正义的全过程。”6月26日,申请执行人常州某加热炉有限公司代表专程来到我院,将一面印有“雷霆执行破坚冰 公平正义铸法魂”的锦旗送到执行法官何健宏手中,感谢法院五年来的不懈努力。锦旗红底金字的背后,凝聚着执行法官5年来跨越苏冀两省、辗转7000多公里的艰辛付出,更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。

基本案情
常州某加热炉有限公司与河北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,我院于2020年作出民事判决,判令投资建设公司向加热炉公司支付合同价款644万元。判决生效后,因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,申请人向我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执行经过
执行初期,由于被执行人系外地企业,财产查明存在困难,且其在全国多地存在诉讼纠纷,已是资不抵债,执行工作面临重重困难。经网络查控,执行法官通过银行扣划执行到部分款项51万余元,后因未发现其他财产线索,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。
终本后,执行法官本着终本不终止的原则,仍积极收集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线索。
回忆起执行过程,申请人公司负责人姚某感慨万千:“五年前,我们几乎要放弃希望,是何法官主动来电告知发现新线索,让我们重新燃起信心。”姚某回忆道:“由于路途遥远,我们提议派车陪同,执行法官却说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,请相信法院一定会竭尽全力,你们专心经营企业就好’。”正是这句朴实的承诺,开启了这场历时五年的执行接力。
转机出现在2023年,执行法官通过大数据筛查,发现被执行人存在招投标行为,其名下无证房屋被出租给河北某烟草公司。他立即前往河北某烟草公司,确认其与被执行人确实存在租赁关系,尽管由于前期租金已支付而暂时无法执行,但这次调查为后续工作埋下了关键伏笔。

2024年,执行法官在例行查阅裁判文书网时,一个意外发现让案件出现新的转机——河北景县法院的一份执行异议之诉的裁判文书显示,被执行人在河北景县有一批机器设备。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前往河北景县,据了解,该批机器设备系被执行人与景县某公司合作所投资的项目。后景县某公司经营不善面临破产,厂房及机器设备均被查封,故被执行人提出执行异议。了解情况后,执行法官3次前往河北景县,积极与当地法院沟通协调,完成了机器设备的查封,并通过司法拍卖变现81万余元,及时发放给申请执行人。
当时间来到2025年,案件执行终于迎来重大转机——河北某烟草公司租金支付条件成熟,执行法官多次赴烟草公司协调,最终促成其主动将238万余元租金汇入法院账户。当238万余元租金到账时,姚某激动地说:“这不仅追回了欠款,更让我们感受到法院护航企业发展的决心。”执行法官表示,他将持续寻找线索,跟踪租金收益情况,同时积极与被执行人公司股东沟通,尽最大努力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。
立案执行五年来,执行法官以“如我在执”的信念,将“纸上权益”兑现为“真金白银”。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法院不断提升审执质效和司法服务水平的肯定,也展现了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积极作为。今后,我院将在市委巡察的有力推动下,继续秉持司法为民宗旨,用“执行利剑”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