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法院要闻>>内容
经开综治中心plog——法官坐镇的“解纷快车道”,矛盾当场“熄火”!
【信息时间:2025-09-26 浏览次数:】 【字号
 


常州经开区综治中心成功完成系统升级,新增“法官派驻”VIP模块。成功打破旧有部门系统的兼容壁垒,将司法接口前移最基层,为基层治理装上法治补丁,助力多元解纷程序加速运转,书写矛盾解纷和谐代码。

打破“部门壁垒”:以司法联动,织密“一站式”解纷网络



综治中心的核心优势在于“整合资源”,驻点法官的首要作用,就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“司法中枢大脑”,打破部门间的“信息孤岛”与“流程壁垒”,构建起“法官主导、多部门联动、全链条解纷”的工作体系。

以往,群众在处理邻里纠纷、劳资争议、消费维权等各类矛盾,得自己一个个部门跑断腿,现在只需要来综治中心“挂号”就行。驻点法官主动依托综治中心“矛盾纠纷分流平台”,“先分流、再联动、后调处”,成为矛盾化解的核心枢纽,一收到诉求,立刻启动“最强大脑”模式: 叮!这条联系派出所,那条需要市场监管局。 一个电话、一条“联动专线”,就把街道、公安、市监等各部门的专家们瞬间“拉群”,在线会诊,联合调解。从“让你到处跑”升级为“帮您全办好”,省心、省力、省时间!

小区物业和业主又“掐架”?别急,法官带上社区网格员,一起纠查安保、绿化及设施维护现状;请来物业协会现场上课,解读服务标准,明确物业费、维修责任等争议。自从法官入驻综治中心,物业纠纷就像开了加速器:30余件物业纠纷平均20天化解,调解成功率高达83%!业主安心、物业服气,小区终于可以peace&love啦!

马路上发生小摩擦闹上法庭?别急,法官这次变身“交通指挥官”,向交警调取责任认定书与监控,对接保险公司算医疗、修车理赔,还联合调解员帮当事人理诉求、解矛盾。自从综治中心发力,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就像开了倍速:6月以来,立案受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158件,审结76件,群众少跑腿、少操心,赔得明白,和气收场! 

法官主导的“司法+行政+基层组织”联动模式,让两类纠纷在综治中心“一站式”解决,解纷成本显著下降,大幅节省群众时间精力。


前移“司法关口”:以诉前调解,筑牢矛盾化解“第一道防线”


“最好的审判,是让纠纷不必进入审判。”这是许多驻点法官的工作理念。在综治中心,他们的任务可不是天天敲法槌,而是提前“上线”,在纠纷升级之前主动出击,吹灭矛盾的小火苗。 

“没想到事情能这么快解决!”家住潞城的徐女士感慨地说道。今年四月,徐女士父亲在常州经开区全民健身中心游泳时,突发意外,救援人员紧急送医,但很遗憾,徐老先生最终因心脏病急性发作合并其他并发症,不幸离世。事发之后,家属情绪激动,觉得游泳馆“安全措施没到位”,要求高额赔偿。双方你一言我一语,责任怎么分、赔多少,僵持不下,矛盾随时可能激化。丁堰派出所的民警“机智摇人”,联系了综治中心的法官,联手启动“庭所联动”大招!一方面,法官摊开法律条文和证据,条分缕析:“游泳馆安全提示到位、救援也及时,确实不构成侵权。”另一方面,民警化身“情绪安抚大师”,引导双方理性沟通。几轮沟通下来,双方终于达成共识:游泳馆本着人道主义精神,自愿补偿家属27万元。一场可能要对簿公堂的纠纷,就在这样既专业又充满人情味的操作中——愉快且迅速地游向了终点!所以说,有时候解决矛盾,不光要靠法律这条“泳道”,还得多方联合才能安全上岸!

想让调解协议更具法律效力?驻点法官可有的是妙招!他们通过“诉前调解+司法确认”一条龙服务,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,他们会指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,一旦确认,调解协议就具备了强制执行效力,若是事后想耍赖,直接申请强制执行,既治好了“反悔综合征”,又省下了诉讼的费用和时间,这波操作,稳赚不赔!


赋能“基层力量”:以法治培训,打造综合治理“生力军”


“综治中心的驻点法官不想当“光杆司令”,而要培养更多基层工作者成为“法律知识百科”,要实现“长效治理”,必须为基层培养一支本土化的法治力量。他们一边断着家长里短的案子,一边悄悄开启了“法治培训班”,通过常态化培训,立志要把社区调解员、街道工作者和“法律明白人”统统点亮调解技能树! 

驻点法官的培训工作,始终坚持“实用导向”:他们不会照本宣科讲解法律条文,而是结合基层常见的纠纷案例,把课堂变成“民间纠纷实战营”:手把手教大家“怎么听群众说话、怎么抓住纠纷焦点、怎么用法律知识说服当事人”。

针对社区调解员遇到的“调解僵局”,驻点法官会开展“案例复盘”,分析失败的原因,总结出一套“调解必胜客”秘籍。为了让培训更接地气,还会设置“模拟调解”小剧场,让基层工作者亲自上演“夫妻吵架”“邻里争树”等热门剧目,在实战中掌握调解技巧。就这样,法官们成功把法治培训变成了基层最受欢迎的“脱口秀+实战演习”,让每个调解员都成长为“张口能普法、抬手能平事”的调解能手! 

某社区调解员王阿姨曾坦言:“以前调解婆媳矛盾,总觉得‘各打五十大板’就行,结果越调越僵。调解不是“和稀泥”,而是“把脉开方”!原来得先找准病根——是育儿观念“撞车”,还是生活习惯“打架”?找准症结、依法疏导,才能药到病除。” 如今,像王阿姨这样经过法官培训的基层调解员,早已进阶成社区治理的“主力军”。他们让“小事不出社区、大事不出街道”逐渐成为现实,也让法治温度真正可触可感。 

从法庭走进综治中心的法官们,也纷纷解锁新身份:有时是打通部门壁垒的“协调者”,有时是把司法关口前移的“调解员”,有时还是赋能基层组织的“培训师”……角色多变,但初心如一:以法治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,以多元解纷守护群众幸福安宁。 

如今,越来越多的法官走进综治中心,越来越多的矛盾在基层化解,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“家门口的法治服务”——这不仅是多元解纷机制的生动实践,更是法治中国建设在基层落下的温暖注脚。

主办单位:江苏省常州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
联系我们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举报受理网站:http://jubao.court.gov.cn    京ICP备05023036号-4
举报电话:0519-69801526    网站技术支持电话:0519-85685023(工作日9:00-17:00)
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*768或以上分辨率,并使用IE9.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
官方微信